新华财经北京6月17日电(崔凯)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的背景下,日本央行本周迎来一场“压力测试”。6月17日,日本央行将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,市场预计央行将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不变。然而捷元网,相较于利率决策本身,市场更关注其政策声明中透露的前瞻指引调整——尤其是对缩表节奏、债务风险及外部冲击的应对策略。
分析人士指出,日本央行正试图在“美日贸易摩擦升级”“国债收益率飙升”“薪资增长乏力”等多重矛盾中寻找平衡,其政策路径已从“主动紧缩”转向“防御性观望”。
加息预期持续降温:贸易阴云笼罩政策空间
此次会议召开前,美日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已为政策定调埋下伏笔。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于6月14日坦言,双方“探索过达成协议的可能性”,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。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的表态,令市场对日本出口前景忧心忡忡。日本央行前委员政井贵子警告称,“美国关税的影响可能在2026年集中显现,届时日本经济将直面‘出口崩塌-消费萎缩-通胀回落’的恶性循环”。
在此背景下,日本央行对加息的态度愈发审慎。尽管5月东京核心CPI超预期升至3.6%,连续三个月加速,但食品价格飙升(尤其是大米成本)和实际收入下降(4月实际现金收入同比缩水1.8%)削弱了通胀的可持续性。
汇丰银行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指出,“日本央行当前更关注‘薪资-消费’良性循环能否形成,而非单纯依赖CPI数据”。调查显示,超半数经济学家认为年内加息概率已趋近于零,甚至有机构将首次加息时点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。
根据最新的媒体调查,60位受访经济学家中没有一位预计日本央行将加息,52%甚至预计年内都不会再有加息行为。而5月时,市场还普遍预计,日本央行年内还将有一次加息。
债务危机倒逼政策“妥协”:缩表步伐或放缓捷元网
日本央行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来自财政端。随着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,本财年政府偿债成本占比已升至24%,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,并创下十年新高。前央行委员樱井诚警告,“日债收益率高位运行正侵蚀财政可持续性,央行若坚持快速缩表,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”。
日本央行此前持有46%的日本国债。数据显示,自去年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(YCC)政策,并于去年8月开始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购债规模后,日本央行持债规模在第一季度骤降6.2万亿日元,导致超长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历史峰值,市场对“债务休克”的担忧加剧。
为缓解压力,市场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将调整缩表节奏。媒体调查显示,超六成受访者认为,从2024年4月起,央行可能将季度购债缩减幅度从当前的4000亿日元降至2000-3700亿日元。樱井诚建议,“暂停缩表并保持政策可逆性,或许是当前最优选择”。这一猜测与日本政府近期表态呼应——年度经济报告罕见警示日债供需失衡风险,并暗示将减少超长债发行量。
上述调查中的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还预计,日本政府将削减超长债券的发行量。明治安田研究所(Meiji Yasuda Research Institute)经济学家Kazutaka Maeda称:“由于连续几次拍卖结果持续疲软,日本财政部已然面临从7月起,减少超长日本国债发行量的巨大压力。”
“安倍经济学”遗产与现实困境的碰撞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央行的政策纠结折射出“安倍经济学”长期副作用的显现。一方面,激进货币宽松催生的债务泡沫仍需消化;另一方面,人口老龄化与全球化逆流导致潜在增长率低迷,企业加薪动力不足。尽管4月基本薪资同比增长2.2%(连续20个月站稳2%关口),但实际收入下滑暴露出“涨薪未转消费”的结构性问题。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国会表态中承认,“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极高,需密切关注食品价格对潜在通胀的影响”。
经合组织(OECD)最新预测下调2025年日本GDP增速至0.7%(原1.1%),虽上调2026年至0.4%,但强调“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前提是国内需求复苏与外部风险缓解”。这一论断与市场共识形成共振——多数机构认为,日本央行短期内难以摆脱“政策休眠”,其首要任务已从“对抗通缩”转向“防范危机”。
日本央行的“不可能三角”
当前,日本央行深陷“抑制债务风险”“避免日元贬值”“抵御外部冲击”的“不可能三角”。若加快缩表,可能引爆债市动荡;若维持宽松,则日元贬值压力与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;若优先应对贸易摩擦,又可能牺牲国内经济复苏。正如新金中央银行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Takumi Tsunoda所言,“日本央行的政策选项正在收窄,其下一步行动将取决于全球贸易格局与国内市场的动态平衡”。
稳中求进,政策路径高度依赖数据驱动
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高企的背景下,日本央行需在多重风险之间保持谨慎权衡。日本央行将在利率调整、缩表节奏、应对外部风险及维护国内市场稳定之间寻求平衡,呈现出“审慎渐进”与“灵活应对”并存的政策风格。
市场普遍预计,日本央行加息时点可能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,且将以“小步慢走”的方式推进。加息前提条件包括:美国经济软着陆迹象明确、日本核心通胀稳定于2%以上、以及实际工资增长率突破1.5%。
日本央行6月会议可能宣布将每季度购债削减额度下调至2000亿日元左右,甚至更低,以缓解国债收益率上升带来的财政负担。政策重心将从“快速缩减资产负债表”转向“避免市场剧烈波动”,防止长期利率飙升冲击政府债务可持续性。日本央行或将保留量化宽松工具作为“应急选项”,在必要时重启购债以稳定市场。
总体来看,日本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以“稳中求进”为核心逻辑。短期内将维持利率不变,放缓缩表节奏捷元网,重点应对贸易摩擦、债市波动等外部冲击。中长期将会在确认薪资增长转化为消费动力、通胀结构性问题缓解的前提下,逐步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,但政策路径将高度依赖数据和经济环境的动态评估。
永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